向松祚:中美贸易战的“死结”能解开吗?(深度长文)

2018-09-20   点击次数:4780



      不出所料,不顾所谓听证会的结果和多方的质疑与反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决定从9月24日开始起,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还威胁称若中国反制或美中无法达成协议,将从2019年起把税率提高到25%,并且将可能对另外2000多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果真如此,意味着美国对所有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国商务部和外交部强硬回应美国的一意孤行。中美贸易战或中美贸易摩擦显然已经快速升级。毫无疑问,这已经是现代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贸易战之一。1960年代美国和西德的贸易摩擦、1980年代美国和日本的贸易摩擦,与今日美国针对中国挑起的贸易战,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中国政府强硬回应理所应该,中国人民表示愤慨情理之中。然而,事已至此,我们需要认真思考一个基本的问题:


中美贸易战或中美贸易摩擦的“死结”到底在哪里呢?到底有没有办法解开这个死结呢?

      兹事体大,在下无力全面回答,也无意长篇大论。姑且就此问题谈点感想,或许有助于读者诸君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自从今年年初中美贸易战开始硝烟弥漫以来,有关中美贸易战和中美全面关系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种看法。第一种看法:中美贸易战就是特朗普白宫圈子里一些对华鹰牌分子所挑起,不代表美国主流民意,也不是美国主流政治精英圈子的共识。很快,这种观点被证明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现在的共识是:中美贸易战是美国对华总体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的一部分,不仅仅是特朗普小圈子里的事儿。第二种看法:中美贸易战只是特朗普为了2018年中期选举或未来竞选连任采取的暂时性策略,中期选举之后,特朗普对华政策就会出现重大调整,甚至贸易战会完全结束。我见过好多留学美国、回国担任各种要职的精英分子持有这种幻想。目前这种幻想显然已经破灭。第三种看法:中美贸易战主要是特朗普个人出尔反尔、毫不靠谱的表现,并不能说明中美之间有什么解不开的死结,主要是特朗普个人风格使然。这种看法已经不攻自破。第四种看法:美国特朗普政府十面出击,不仅和中国打贸易战,而且和自己的铁杆盟国欧洲、加拿大、日本,还有邻居墨西哥也开打贸易战。所以中美贸易战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美国十面出击早晚必败,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只要高举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大旗,必然赢得最多朋友,美国必然孤立无援。


       目前看,此种情形尚未出现,有待观察。但中国是否能够赢得全球多数国家支持,美国是否必然孤立无援,可能性似乎不大。第五种看法:美国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是美国调整对华总体战略的一部分,根本目的就是遏制中国崛起,遏制中国成为世界主要大国和强国。贸易战只是全面战略遏制的一部分。由此看来,中美贸易战早晚必打,早晚要来。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中国必须全面应战。此种看法大体正确。然而,由此看法又牵涉出一系列需要回答的问题:
      第一、美国对华战略为什么发生如此重大转折?美国为什么将中国列为全球战略竞争对手?此问题太大,此处姑且不论。
      第二、既然贸易战是美国对华总体战略调整的一部分,早晚要来,那么,似乎谈判的余地很小了,或者说,中美贸易战某种程度上已经是一个“死结”了。那到底还有没有办法解开这个死结呢?或者至少缓和一下这个死结、不要让它真正成为解不开的死结呢?美国人是玩儿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的老手,当然善于玩儿阴谋和计策,不过,美国人更善于玩儿阳谋。他们喜欢把话说在明处。为了理解中美贸易战的“死结”到底在哪里,我们先看看两位重要的美国人是怎么说的吧:
佐利克:


      “曾经担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领导美国就中国加入WTO的谈判长达17年之久;担任过副国务卿;担任过世界银行行长;2005年他曾经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希望中国做“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样一个人可以说既非常了解美国政治精英们的想法,也非常了解中国的问题和中国政府领导人的想法吧。
9月16日,佐利克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有一个讲话。他说:
      “我今天并不是代表特朗普政府来发言,我觉得他们也不希望我来代表他们发言。我在美国也解释过我对现在美国政府政策的不同意见。我想给中国朋友一个警告,也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担忧不仅只局限于特朗普政府。假设中美关系在美国中期选举之后、或者2020年大选之后回到过去是不太现实的。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担忧:
      第一、国企的作用。在外界看来,中国好像转向了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我们担心中国私营企业没办法公平竞争。”
       第二、我在过去10年观察到的美国和其他国家以前非常支持和中国的友好关系,现在变得越来越沮丧。因为他们需要进行强制的技术转让,可能会有监管方面对竞争的限制,以及对知识产权的窃取等等。以前的商界是非常支持中美关系的,现在他们已经不再扮演这个角色了。”
       第三、中国制造2025,对某些人来说,看起来好像是要在未来统治科技行业。我知道中国需要向高端转移,尤其是中国的劳动力在不断缩小。我也理解中国人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他们的期望。但是,和外国人沟通的时候,有的时候会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中国的需要是基于自主创新,是基于保护主义,基于补贴,以及对海外科技企业的收购。美国的这种担心,我读到的最好的一份报告是来自欧盟在中国商会的报告。”
       第四、中国的外交政策,从以前邓小平时代的自我克制转向现在这种非常自信的大国外交,我想是有一些差别的。我想帮助大家理解,除了特朗普政府以外,其他的美国阶层对中国态度的转变。我参与了中国加入WTO历时17年的谈判,后来是巴尔舍夫斯基接替我。现在中国加入WTO时的那些衣服已经不合身了。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做出了很多承诺,可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做出了更多的承诺。但是,现在中国的平均关税还是9%点多,是其他国家的3倍。像我这样的人就很难向特朗普总统去解释为什么中国对美国的汽车进口关税是25%,而美国对中国汽车的进口关税却是2.5%。”

具体细分一下,佐利克所表达的“美国对中国的不满或诉求”是:
      1、担忧国进民退
      2、不满国企补贴
      3、强制技术转让
      4、知识产权窃取
      5、监管限制竞争
      6、中国制造2025要统治科技产业
      7、中国制造2025主要依靠补贴、保护主义和海外并购
      8、外交政策从自我克制、韬光养晦转向大国自信和大国外交
      9、中国加入WTO时的许多承诺没有兑现
     10、中国关税水平依然是其他国家的3倍。
     这10项关切、或不满、或诉求,正是今年4月底5月初美国豪华代表团到中国谈判时所提出的要求。可见美国朝野对中国的不满或诉求大体是一致的。正如佐利克所说,对中国的政策转向或不满并非是特朗普小圈子里的想法。这一点,我以为并没有引起相关领导者真正的高度重视!我们再看看另一位美国人怎么说的。
      欧伦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长期致力中美双边关系和各种层面的交流,是美国有影响的“中国通”。也是在9月17号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欧伦斯讲了如下几点:
     “第一:“过去几年,美国出现一种共识,那就是以前支持中国的那些美国人士现在都沉默了!”
      第二:“美国人感觉他们没有受到公正的待遇。美国人认为中国没有履行2001年加入WTO或2005年宣告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时所做的承诺。”
      第三:“如果你今天向美国的商界、学界或者媒体界做一个调查:中国有没有履行承诺?答案很可能是没有。”
      第四:“美国原来有一些会为中国说话的利益群体,现在这些人需要重新对中国建立信心。”
      第五:“但是,我觉得首先是中国政府要主动来修补这种关系。中国政府必须要通过降低关税,降低非关税贸易壁垒或者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监管更加透明,通过这些来赢得美国商界的支持。因为这些原因,美国商界对中国失望了,被分裂了。”
      第六:“我们需要建立这种互信。如果我在上网的时候上不了美国的网,上不了纽约时报,上不了彭博,也不能通过facebook和 youtube和我的孩子交流沟通,这些政策都会使得年轻的美国人不再支持中美建设性关系。”

      欧伦斯不是政府人士,他的观点算是民间的声音。他说的非常具体。总而言之一句话:中美之间如何重建信任或互信。
张五常教授是享誉世界、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前辈。他在美国和中国生活、学习、教学、研究分别都有数十年。在中国经济学者里,张五常教授应该是非常了解美国人的心理以及美国人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历程的。前几天我见到老教授,他满怀忧虑地对我说:怎么搞的啊?现在美国人好像都要搞中国,以前对中国非常友好的人都不讲话了!态度怎么变的这么快?张五常教授的观感和欧伦斯的观点一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却最重要的问题:以前那么热爱中国、支持中国的人为什么都沉默了?其实,从佐利克和欧伦斯坦率的讲话里,以及许多其他美国重要人士的讲话里已经看得很清楚:从美方立场来看,中美贸易战或整个中美关系的“死结”主要就是三点:
      第一、中国没有履行承诺
      第二、中国没有遵守规则或没有按照市场规则办事
      第三、关税水平太高,是其他国家的3倍,这不公平.内政往往就是外交,外交往往也是内政。有时很难分开,或者根本就分不开。
      佐利克对中国所提的那些不满或诉求(前面的十点),至少有一半不也是中国人自己的不满或诉求吗?包括:国进民退、歧视民营或私营企业、监管限制竞争、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关税太高等等。内政外交找到了交集或共同点,事情就明白了,应该也好办了。重建和美国的互信,不同样是提振国内民营企业家和普通消费者的信心吗?说到底,解决或缓解中美贸易战与恢复或提振国内经济,原来就是一回事儿。没有那么复杂,其实很简单。就看做还是不做。那些事情,是美国人的关切或诉求,不同样是我们自己的关切或诉求吗?不需要复杂的论证,不需要数学模型,不需要高深的经济学和国际关系理论,不需要那么多智库去献计献策,不需要那么多高亢的慷慨激昂的口号,更不需要高喊“我们必然会笑到最后”来壮胆。需要的就是那么一点点理性和常识,就是那么一点点实事求是,就是那么一点点脚踏实地,就是那么一点点尊重民意,尊重企业家的呼声和诉求!正如欧伦斯所说,虽然不想给耐克做广告,那还是要引用那句著名的广告词:Just Do it。做就是了!文章转自公众号向松祚